十九大報告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深入推進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為構建新時代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供強力支撐?如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群眾糧油消費提檔升級的新需求?記者近日采訪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
記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何看待當前糧食安全形勢?
張務鋒: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生產連獲豐收,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作為13億多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過關;保證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能有絲毫含糊。從糧食生產看,在產量保持較高水平的同時,結構性矛盾凸顯,品種間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從糧食消費看,人民群眾的需求正在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躍升,但綠色優質糧油供給不足,流通效率偏低,服務水平不高。同時,種植結構的調整,輪作休耕的實施,不合理庫存消化的加快,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都將給糧食供需和市場形勢帶來新變化,對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糧食供需動態平衡提出了新要求。
記者: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從何處發力?
張務鋒:對糧食流通行業來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積極發揮流通對生產的反饋引導作用和對消費的帶動引領作用,直面問題,揚長補短。既要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強政策彈性和靈活性,合理確定最低收購價水平,又要統籌儲存時間、質量狀況、消費容量、市場走勢等,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加快消化玉米、稻谷等政策性糧食庫存,使之盡快回歸合理水平。要加快推動糧食生產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糧食產品供給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做到產得出、產得優,同時賣得出、賣得好。
記者: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服務鄉村振興,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是什么?
張務鋒: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為業者護航的有效途徑,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優勢、找準定位,以優質糧食工程為載體,著力構建連接產區銷區、城市鄉村的糧油購銷服務體系。認真抓好糧食收購,著力強化政策落實、市場監管和為農服務,切實保護好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大力開展以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五代”為主要內容的糧食產后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加快建設糧食質量檢驗機構。深入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打通優質糧油進入消費者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記者:糧食產業如何實現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張務鋒: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構建適應國情糧情、高端高質高效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推動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向糧食產業強國邁進,是興糧之策、富農之道、惠民之舉。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注重強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三鏈協同”,加快創建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市縣、特色產業園區、龍頭骨干企業、優質糧食工程“四大載體”,實現糧食產業經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要統籌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當前和長遠、產區和銷區、國內和國外、安全和發展“五個關系”;特別是把實施糧食安全戰略貫穿于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全過程,更好地服從服務于國家糧食宏觀調控。
記者:十九大報告強調,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在完善糧食市場機制方面,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從哪些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張務鋒:圍繞市場在糧食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糧食流通體系,提高市場機制運行效率,要把握好以下四個重點:一是創新完善糧食宏觀調控。發揮好中央儲備糧“壓艙石”和地方儲備糧“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二是培育壯大糧食市場主體。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中小糧食企業發展。三是加速構建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四是建立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合作關系。
記者:如何堵漏洞守底線,防控糧食流通安全風險隱患?
張務鋒:要堅持標本兼治、關口前移、緊盯嚴防,突出抓好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兩個重點”,堅決守住糧食收購、糧食供應、糧食質量和廉潔從政從業“四條底線”。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持之以恒轉變作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立法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的修訂,健全糧食安全法律體系。完善糧食流通執法監管長效機制,開展糧食安全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集中行動;充分發揮12325全國糧食流通監管熱線作用,暢通社會監督渠道。